2025年圓滿總遍數
5,504,916遍
尚未開始統計

從「大悲十心」走向共生未來

1. 生命的基礎建設: 「大悲十心」可視為生命的基礎建設(核心基礎),它是觀音菩薩的十種心要。
2. 安住慈悲: 實踐這十心是為了安住於慈悲的品質。

恆傳法師開示,大悲十心,是我們在生活中持誦〈大悲咒〉時應有的生命相貌。
這不是十個咒語技巧,而是十個心的品質,是觀音菩薩度眾的善巧與心要。

如同為心靈蓋一棟穩固的房子,我們透過善知識說法的單元,一個一個認識、一個一個覺察、
一個一個將這十心「裝修」進我們的生命裡,讓心性得以安住,讓自己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。
(我,是那個能練習平等、無染著、恭敬、卑下…的心。)

💡 實踐與轉化關鍵:專心


從基礎走向實踐的關鍵開關是「專心」。

1. 轉化的開關: 專心是轉化習氣的關鍵開關。
2. 匯聚心光: 透過專心,行者能夠匯聚心光,將內在的趨向從習氣轉向願力。
3. 專心實踐: 具體的實踐方式包括持咒心要
(心咒合一、觀照不壞滅、空性中生心)以及迴向發願(願所修功德利益一切眾生)。

💡修行次第:從內化到擴展


走向共生未來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,而是透過「四層修持體系」來逐步深化和擴展的。
當我們在個人層次逐步內化十心,力量便開始層層擴展,這個次第是從內化基礎走向社會實踐願行。

💡終極願景:共生共榮的靈性生態


「共生未來」的願景可定義為「靈性生態」,這是大悲十心實踐的最終體現。

1. 共生共榮的體現: 靈性生態的核心是實現共生共榮。
2. 敬重萬物如佛: 實現此願景的核心精神是敬重萬物如同佛。
3. 實踐面向:

    ◦ 視山河大地、草木眾生如同佛身。
    ◦ 放下征服的心態,轉而升起恭敬供養。
    ◦ 用柔軟心接納萬緣,於舉手投足間種下清淨福田。

💡總結


「從大悲十心走向共生未來」的旅程,是從內在培育慈悲、平等、空觀(大悲十心)
的基礎開始,通過專注的力量將習氣轉為願力,接著透過個人、團體、教團、社會
的層次不斷擴展實踐(四層修持體系),最終在外部環境中實現敬重萬物如佛的靈性生態。

透過這張從「心」到「世界」的實修地圖,從個人的「悲心轉念」開始,
讓慈悲的漣漪,一步步擴散,最終實現「地球平安」的共生共榮。
邀請您一起沈思一個新選擇,一個從心性建設到社會實踐的完整、系統性地圖。

#大悲十心 #大悲咒持誦 #觀音法門
#靈性生態 #恆傳法師 #心道法師
#持咒心要 #實修指南 #佛法生活化

相關影片

大悲閉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