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圓滿總遍數
5,504,916遍
尚未開始統計

如何持誦《大悲咒》

▍ 跟著觀世音菩薩趴趴走,別忘了帶上「信願行」。


已學五心:

🔸慈悲心:拔除眾生苦,給予安樂。

🔸平等心:不分冤親,皆視為平等。

🔸無為心:不造作、不執著。

🔸無染著心:不被外境牽動心念。

🔸空觀心:觀一切緣起性空,不執著於相。

這些心法,不只是修行的指引,也是觀音菩薩慈悲智慧的展現,更是生活的智慧。
當我們以此心力面對人事物,從心力推動法力,法力加持心力,煩惱自然減少,慈悲自然增長。

▍ 為何持咒?不只是誦念,更是與觀音同行


持誦《大悲咒》,不只是口誦,更是心行。
當我們以「信、願、行」三力修持,就能成為觀音菩薩的追隨者,利益有情、廣結善緣。

修持七法:

  1. 信心堅定:深信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。
  2. 持戒行善:守十善業,淨化身口意。
  3. 長期持誦:每日至少七遍,持之以恆。
  4. 發心成為大悲行者:願以慈悲利樂眾生。
  5. 以咒印心:十心與咒語合一,感應道交。
  6. 日常修持:生活中落實慈悲與智慧。
  7. 迴向眾生:發菩提心,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

發願:走在觀音的路上,信願行不退轉

🔹修行的起點,是發願;

🔹修行的力量,是信心;

🔹修行的成果,是行動。

願力如舟,信心如帆,行動如槳。
當三者合一,我們就能在佛法的海洋中穩穩前行,利益自己,也利益眾生。


#迴向 #持咒 #修行 信願行

相關影片

【心如工畫師,能畫種種五蘊】 每一個念頭、每一個反應,都是我們內在生態的展現,也是心靈世界的真實 映照。 本集佛法開示,法用法師將帶我們深入探討:「恭敬心」—— 這個看似簡 單,卻是修行成就的根本關鍵。
獨木橋的禪機:兩羊相逢誰該退? 生活中,我們常陷於對立:爭一口氣、搶一時快。 禪者問:「讓路,是失去,還是開啟更寬廣的路?」

大悲閉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