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圓滿總遍數
5,504,916遍
尚未開始統計

你也被「大腦的誤判」綁架了嗎?

💡 你的煩惱,源於「見惑」——五種錯誤的認知見解

「見惑」是修行路上最根本的「思想陷阱」,它讓我們用錯誤的認知看待世界,
因而產生無數的偏差與煩惱。寶祥法師一語道破:
「我們每一天都在見相取相,很自然地就會分別、計較、取捨,煩惱也隨之而生。」

例如,你是否也曾:用【我】的放大鏡功能

把別人的建議,聽成了批評?
眼中只看見缺點,卻忽略了整體?
堅持己見,認定自己的看法才是真理?
這些,正是「見惑」在生活中的具體展現。(「見惑」陷阱,你中了幾個?)


佛法將這些思想上的根本迷執,歸納為五類:

身見(薩迦耶見):錯認這個「身心」是恆常不變的「我」。
邊見:執著極端,例如「斷滅」或「永恆」的想法。
邪見:否定因果,不相信善惡業力的法則。
見取見:堅守自己的錯誤見解,認為最為殊勝。
戒禁取見:執著於無助解脫的禁忌與戒條。
(而我們常說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則屬於「思惑」,是情緒上的煩惱。)

🧠 佛陀不「改變」眾生,而是「成熟」眾生


✨了解「見惑」的存在,我們該如何化解對立與煩惱呢?

關鍵:佛陀度化眾生,是講「成熟有情」,而非「改變有情」。真正的覺悟,無法從外強加。
我們自己的心創造了煩惱,也必須「既從心起,還從心滅」,透過自我反省來改變。

將心比心,當我們理解到自己需要時間覺悟,也就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:
他因緣尚未成熟時,我們能做的,是先為他種下未來改變的善根種子。
這正是佛陀的智慧:「未種善根令種,已種善根令其成熟、增長。」

✨ 從「知道」到「做到」的智慧

與其急著改變別人、與情緒對抗,不如先看清自己與他人心中的「見惑」盲點。
讓我們跟隨寶祥法師的引導,學習:無見取心(大悲十心)

理解盲點:認清五種錯誤認知的陷阱。
見招拆招:在生活中轉化固執的見解。
安定內心:不再隨著情緒與對立起舞。

#大腦錯覺 #無見取心 #一分禪 #智慧 #情緒 #修行 #靈鷲山 #大悲咒

相關影片

大悲閉關